來源:新材料在線|
發表時間:2024-12-06
點擊:9780
開篇導讀
12月2-13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16)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辦。
據COP16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表示,中國防沙治沙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荒漠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去年6月以來,中國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目前已經完成治沙面積380萬公頃。
科技在防沙治沙中起到了強大支撐作用。本文將重點探討聚乳酸(PLA)沙障在治沙工程中的應用。
目前,聚乳酸(PLA)沙障已在我國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等地沙化土地治理中得到應用,那么,具體來看,基于聚乳酸沙障的綠色治沙技術有哪些優勢?
1.以沙治沙,提高鋪設效率
沙障的材料多為就地取材,如黏土、麥草、蘆葦、秸稈、礫石、磚瓦及樹枝等。聚乳酸纖維沙袋沙障以聚乳酸纖維織物為沙袋基本材料,向里面填充沙土后就成為了沙障障體,因此可以在荒漠區域進行現場填充,這也使得沙障的運輸更為便捷,鋪設更加方便。
2.可生物降解,低碳環保
在治沙發展過程中,尼龍網、PE阻沙網、PVC沙袋等也曾發揮過較大的防護效益,但是由于其材料無法降解,會在環境因素作用下逐漸老化成碎片進入土壤,回收難度大,給當地生態帶來了新的壓力。“邊防治邊污染”的缺點,使其在防沙治沙的工作中受到較大限制。
聚乳酸沙障則是基于聚乳酸纖維材料制成,其不僅原料可再生,同時纖維制品也具有較好的生物降解性,在自然環境中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產生任何二次污染和化學殘留。
另外,由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受水分匱乏等條件的限制,水解過程的缺失導致了聚乳酸的生物降解過程發生緩慢,且發生程度較弱,其分子量的下降也較少,因此聚乳酸纖維材料可以保持相對較長的使用壽命。
蘇州易生聚乳酸纖維已通過了德國DIN可降解認證。
3.結構穩定好,可長期保持
麥草、秸稈、蘆葦等植物性沙障材料,也具備較好的防風固沙效果,但因材料本身容易分解腐爛,固沙功能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后期需要定期維護更新,對人力、物力、財力的要求更高。
聚乳酸沙障則不僅具備良好的障體彈性、貼地性及抗掏蝕性能,防風固沙效果好,且針織織造障體的結構穩定性更優異,可快速形成穩定的風蝕凹曲面且能保持長期穩定,使用年限長,避免重復施工,利于植被恢復。
蘇州易生(eSUNFiber)以聚乳酸纖維和無紡布作為公司主要產品開發及戰略發展方向。公司產品包括各種規格聚乳酸短纖維、長絲、無紡布產品,尤其是差別化聚乳酸纖維,如雙組分纖維、三維立體纖維等,可根據客戶的應用需求量身定制纖維和無紡布產品。目前的生產能力包括一條10000噸/年熔體直紡聚乳酸纖維生產線,三條差異化聚乳酸纖維生產線,產能5000噸/年,可生產聚乳酸三維卷曲纖維、雙組分復合纖維、異形截面纖維、聚乳酸長絲和原液著色聚乳酸纖維等差別化產品,以及1000噸/年聚乳酸熱風熱軋無紡布生產線。
聚乳酸纖維及無紡布可廣泛應用于一次性衛材、包裝材料、紡織、填充材料、衛生防護材料等。以上,歡迎感興趣的用戶咨詢合作!
[聲明]本文來源于互聯網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準確性等負責,尤其不對文中產品有關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擔保。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提醒讀者,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