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政府在線發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征求《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和《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建設方案(2017—2020年)》意見的通告,從8月5日至8月15日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可以說,這個文件指明了,深圳未來13年的基本發展思路規劃。
文件指出,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深圳快速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的“深圳奇跡”,但也面臨著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大、公共服務資源供給不足、社會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未來發展亟需依靠科技、產業創新,突破城市發展瓶頸,推動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為世界各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示范。
規劃中提到,將在核心芯片、工業母機、5G移動通信、石墨烯、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等領域新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市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實現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重點突破。
專欄1重大民生科技攻關“登峰計劃” |
1.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突破VR/AR顯示驅動芯片和渲染芯片等技術;重點突破VR專用芯片、VR專用顯示屏、VR專用傳感器、3D內容制作及研發、VR沉浸式人機智能交互技術、VR可視計算技術。
2.通信技術。發展第五代移動通信、下一代高速光傳輸、下一代光接入、可見光通信、量子通信、太赫茲通信以及衛星寬帶通信等技術;重點突破非正交接入技術、自干擾消除技術、信道編解碼技術、毫米波通信融合雷達技術、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等技術。
3.集成電路設計。力爭在極低功耗電路設計技術、高性能多核異構SOC設計技術、面向5G通信的算法和實現技術、超大規模超高性能FPGA及其開發工具設計、高速AD/DA技術、高速硅基光電子技術等芯片制造核心技術方向取得突破。
4.先進碳材料。重點研究常規碳材料的高附加值改性加工和應用技術、單壁碳管批量生產和物性調控技術、高強度碳纖維材料和金剛石及類金剛石薄膜制備技術、高質量石墨烯綠色低成本制備技術;重點突破石墨烯在新能源領域及先進功能材料領域的應用技術,探索新型二維材料的前沿制備及應用技術。
5.智能機器人技術與系統。重點突破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等基礎件技術以及環境感知、人機交互、學習決策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面向柔性裝配、人機協作等生產環節的工業機器人;研發醫療手術和康復機器人以及生活服務機器人;研發面向搶險救災、能源電力、海洋工程、微納科學等領域的特種機器人。探索機器學習前沿理論、擬人機器人以及機器人群組協作技術。
6.智能無人控制技術與系統。重點突破多模態傳感融合、自主控制、任務規劃、故障診斷、遙操作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無人飛行器、無人駕駛車、無人艇、無人潛航器、室內AGV等系列自主無人系統,面向城市安全、公共服務及防災減災等領域開展應用。探索自主無人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關鍵技術。
7.生命信息技術。開展大規模隊列研究,加快生命信息數字化,重點提升生命信息挖掘能力,建立覆蓋全方位全周期的生命信息大數據,促進生命信息在健康管理和疾病診療中的應用。
8.基因檢測分析。重點提升新一代基因測序能力與超大規模組學數據的計算與分析能力,核心突破下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多組學的分析技術,推動構建完整的多組學數據庫和生物樣本庫。
9.生物治療技術。重點發展基因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等新型治療技術。積極推進深圳綜合細胞庫、區域細胞制備中心、臨床研究協同網絡的建設。
10.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基地(深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重點推進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大鵬基地、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基地、超級稻育種基地、轉基因抗蟲棉育種基地、航天育種基地、雜交水稻小麥育種基地等園區建設。 |
創新驅動發展目標包括:形成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4.25%,全市PCT專利申請量達到2.4萬件。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產生一批世界領先的龍頭企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6個,國家、省、市級創新載體達到2200家以上。
近年來,5G建設加速推進,中國首個5G基站已開通。第一個5G基站的開通,標志著5G進程又邁出關鍵一步。與此同時, IDC分析指出,智能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達到1.6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宏觀經濟層面,中國5-8%的GDP將由機器人拉動和促進。中國自2013年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并保持至今。
根據《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及《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公告顯示,該規劃的推出將進一步推動5G移動通信、核心芯片以及機器人等重點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深圳相關領域的當地企業提供更多的助力。
附件下載
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征求意見稿)
深圳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2017-2020)(征求意見稿)
[聲明]本文版權歸本網站所有,轉載請聯系本網客服微信號:suxueer0823。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承擔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內容僅讀者學習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本網尊重知識產權,因整理資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開第三方的數據、圖片等內容,其所屬的知識產權歸屬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內容均在文中標注了原文出處、原作者。若版權所有者認為本文涉嫌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方(聯系方式:0755-86060912)及時處理。
本網力求數據嚴謹準確,但因受時間及人力限制,文中內容難免有所紕漏。如有重大失誤失實,敬請讀者不吝賜教批評指正。